這次台東行,最能刺激到 “學然後知不足” 的就是參觀 “台東史前博物館“。
所謂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既然平日不大讀書,那就只能靠旅行來充實知識了
或許有人會說,”去看那些骨頭有甚麼意思?”
但我覺得,你說台灣小? 其實有很多地方你沒去過。
你說台灣歷史很短,那你就對這塊土地不甚了解。
你說台灣的主人是原住民,那你的歷史課本可能不夠久遠。
尤其現在有所謂的 “課綱微調” 爭議,更應該來看看不同的史觀,
相信就會以比較開闊的心胸來看待歷史與人民。
。
其實行前,我也沒有太大的期待,
只把它當作一個 “躲太陽,吹冷氣” 的地方。沒想到卻是很珍貴的一次經驗。
老實說,這裡並不大適合國小中年級以下的小朋友,因為展出的東西有點生硬。
但還好,有二個很好玩的DIY可以給小朋友殺時間。
而家長們,如果您對歷史有興趣,尤其是台灣史前史有興趣,那來這裡收穫一定很豐富。
離台東市區有段距離,在機場附近。開車約15分鐘。
附近的路都好大條,不知有甚麼(未能完成)的都市計畫。
人潮還不少,比預期地多。
門票成人80元,6-12歲小孩50元,所以交了260元入場。(在公立的博物館算還好吧?)
這幾個常設展,要看清楚喔,因為裡面的東西太豐富了。
我比較有興趣的是史前史,以及台灣南島民族,二個我都不大熟悉的領域。
入口旁邊的空間,本以為是賣紀念品的地方,
沒想到卻是外包賣珊瑚的。(附近也有一個綺麗珊瑚博物館,好像是陸資開的)
東西很貴啊,而且不能照相,這張是矇到的。
趕緊通過驗票口 (好像火車站的驗票方式),上二樓開始吧。(要繞蠻大一圈的)
看到這些扛山豬的塑像,就到了常設展的入口啦。(呼….已經走了…150 公尺吧)
入口。史前博物館是因為新建卑南車站的時候,開挖地下結果發現大量卑南文化文物。
因為腹地太大了,所以在當地建了 “卑南文化園區” (也是史前博物館的一部分)。
而其他出土物,就近蓋了座博物館 (就是史前博物館本身),並收藏了其他地區的文物一起展出。
所以啊,別怪這個博物館怎麼不蓋在台北,別再當天龍國人了啦。
(話說,前些日子開挖蘇花改的時候,也在南澳還是哪裡發現了許多遺跡,說不定又是新的國寶)
第一個展區是關於陸地的形成,以及板塊之間的碰撞造就了不同地形。
這邊很生硬,但館方嘗試用有趣的方式介紹,
像這些板塊模型都是會動的,小朋友雖看不懂,但也很愛玩。
這邊介紹了台灣不同的地形,像是縱谷與海岸地形,以及火山的成因等等。
展場的參觀順序是希望能從 “台灣自然史,
遠古地質地形的變化” 介紹到 “史前人類的出現”,但一開始的東西有點枯燥倒是真的。
這邊比較好玩,因為有些遠古時期的動物模型。我不知道牠們是否在台灣島上生存過….
至少大象應該沒有在台灣出現過吧?? (有錯請糾正我喔…)
不過這些模型做得很逼真,小孩看了也很高興就是了。
第一展區後方,開始明亮了起來。而且有些可愛的圖案出現。
雖然還是一些小朋友看不懂的東西,但有印章可以亂蓋,整個人就醒了。
咚咚咚…..拿門票出來蓋
哦?? 發現第一個DIY!!! 搭上台東熱氣球風潮,可以彩繪熱氣球呢。
一次 20元,跟大姐姐拿紙來畫。啥?? 就一張畫紙要20元喔??
Nonono,畫完以後,可以投影在牆上喔。
這在基隆的國立海洋科學館也玩過一次。(哇,一南一北我們都玩過了)
小姐們駕輕就熟,塗鴉中。
給大姐姐掃描 (這是哪門子的熱氣球啊? 原諒我沒有任何美術基因遺傳給你們)
看著自己的作品飛上天
你畫的是章魚嗎?? 哈哈。
讓小孩在DIY那邊休息,我則繼續探險。沿著步道往下走。
哇….果然發現一堆骨頭…..還好沒帶她們下來
什麼跟什麼啊,仔細看,這些都是有名的史前人類的頭骨模型啦。橫跨幾十萬年呢。
這些模型擺在一起,除了比誰比較 “老” 之外,還要看誰的腦容量大,
下臼外凹的程度,頭蓋骨的大小以及與眼睛的相對位置等等。
這些都告訴了我們,人類的演化!!!
距今約3萬年前南方猿人的代表,露西。當然你可以聯想到盧貝松的那部電影。
我想大導演的原意也是如此,代表了一種新人種的誕生。
喔喔喔,終於,在歷史課本上學過的。
然後….忘了有甚麼重要性。看一下維基寫些甚麼吧。距離現在也約3萬年前。
不知為何,北京人在我的心中有種不可取代的地位。
因為它在中國發現? 所以中國人也在考古史中沒輸給其他人??
哈哈,距今50萬年前,看看吧,贏了上面的 “尼安德塔人”跟 “露西” 夠多了吧。(有夠阿Q)
我以前跟小孩說人是從猴子或猿類變來的,她們一直不相信。不過,看了這張圖,她們爆笑出來。
“一張照片勝過千言萬語” 還真的有道理。
這張在走廊的模型與後面的解說,其實很有意思。
“頂天立地的後果”。
人類開始用雙腳直立走路之後,骨盆腔的形狀也改變了。
直立人代表了現代智人的興起,
但也讓人的生產過程變得很困難,甚至無法自行生育,需要外界的幫忙。
對喔,哪有甚麼動物有 “助產士” 或是 “剖腹”? 都嘛自己來,還能自行剪咬斷臍帶,也不用坐月子。
所以啦,直立起來走路到底是一件好事還是壞事?
這張圖在網路上也曾引起一陣討論。
哈,現在在打字的我,的確開始退化。腰痠背痛是多少電腦族的辛酸啊。
喔,那裡是什麼? 是餐廳嗎?
仔細一看,原來小朋友可以在那邊畫畫,另一個DIY 所在。趕緊要她們過來。
如果您仔細看說明,會看到卑南文化裡出土了二隻小陶豬,所以有這個 “史前洞洞豬” 彩繪
剛開始是一隻全白的
然後要把它塗成這麼漂亮。這是示範作品啦,
DIY 區旁邊有一隻北極熊,很可愛,但也有點突兀。台灣就算在 “史前” 也不會有北極熊吧。
把小孩放在這裡,我再去晃晃。
這一層樓的常設展,就是 “台灣史前人類”。
這裡比較膽小的小朋友就不適合來了,因為一大堆真人尺寸的人像會嚇到。
當然都在描寫當時的生活方式。這些是舊石器晚期時代的人,能用敲擊將石頭做成基本的工具。
過著當然是狩獵生活,有些靠水的民族也能補魚
我們這代接受黨國教育的,可能根本沒機會在課堂上知道台灣最早的人類是誰。
所以當我看到這個,很震驚,這真是我一直都不知道的事情。
現代的小朋友強調台灣本土化的教育,不知有沒有機會學到。
原來,三萬年前已經有人在台灣生活了—左鎮人。
長濱文化,也是個耳熟但不詳的名詞。
長濱指的就是台東長濱,因為在那邊的 “八仙洞”
(從花蓮沿海岸線下來就會碰到的小地方),發現了大量史前人類生活的遺跡。
長濱文化與左鎮人存在的時間相近,也有人認為他們有關係。
但長濱文化只有遺跡,並沒有人骨。左鎮則是有人骨,但沒有活動的遺跡。
下次經過台11縣的 “八仙洞”時,別忘了往山邊看過去,就會有一片山壁,那些洞穴就是啦。
不過,看了這麼多,各位還記得什麼是 “史前時代”嗎?
右,如何定義舊石器時代與新石器時代??
基本上就是,有文字記錄之前,叫作史前時代。
每一個地區的演化速度不一樣,所以也無法統一去定義史前時代離現在是多少年前。
史前時代又可細分為 “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 與 “鐵器時代”。
當然,每個地區的進度也稍有不同。
上面的小字寫著 “距今約六千年前開始,一直延續到五千年前後,
台灣出現了一個和長濱文化截然不同的文化,學者稱之為 “大坑文化”。
這裡我瀏覽地比較快一些,因為資訊實在太多難以消化啊。
但這又是我從沒聽過的東西了,原來幾千年前台北是個湖!!!!
這些新石器時代的人,在台北湖週圍,靠著捕魚與抓貝殼維生。
這就是有名的 “圓山貝塚”。圓山,就是台北圓山啦。
當這些人吃完貝殼之後,就隨意丟在一旁 (就是現在的垃圾啦)。
但因為貝殼要長時間才能腐化,原來的垃圾堆就變成了後人考古的資料了。
也正是因為有這些貝殼,才能證明以前的圓山是在湖邊,古台北湖的存在才得以被證實。
新石器時代,也開始使用陶器。
提到台灣的新石器時代,一定要提的就是 “卑南文化”。
我來到史前博物館之前,一直搞不懂卑南文化與長濱文化之間的關係,我還以為都是一樣的呢。
原來我是張飛打岳飛,根本差了好幾萬年的東西,我居然也會搞不清楚。
卑南文化是新石器時代的遺跡,
此時的人已經發展出下葬的禮儀,並有能力製作玉器。這些都是文化的原始樣貌。
上圖是卑南文化中有名的石板棺,
卑南文化的喪葬禮儀並不會將這些棺材拿到山邊(那是漢人習俗),而是放在家中的地下。
這真的很有趣,因為對於生死,靈魂這些概念與我們完全不同,所以有了完全不一樣的行為方式。
卑南文化裡最著名的莫過於玉器了。
一個文化開始創造 “裝飾性” 與 “象徵性” 的物品,必須經過很長時間的發展演化。
否則,對付野獸與自然環境都來不及了,那有精力去琢磨這些玉器?
看到一個白色燈箱,上面寫著 “台灣出土國寶”。氣勢不凡!!!
啊,終於被我找到了。
從一進史前博物館就不斷看到的圖案,它叫 “人獸形玉玦”,距今已有2500年歷史了。
二個連身人像,頭頂著一隻貓科動物的圖像。除了做工精美,它所代表的文化意義也很長遠。
台灣不同地方,都發現過類似的玉器,甚至宜蘭的丸山遺址,也有類似的玉器出土。
不知不同文化之間,是巧合? 還是彼此有相互交流?
這是另一件國寶,用玉做成的項鍊。
卑南文化常以玉器陪葬,愈富貴者陪葬品愈多。當然啦,這是奢侈品。
中間那條橫的特寫。要把玉磨成小珠珠,
並且打洞串起來成為飾品,對幾千年以前的人來說,可不容易啊。
這是長型的玉器。我們現在的技術看起來沒什麼,
但這是幾千年前的人,用手工,可以將30公分長的玉石,中間挖空。
以當時的技術而言,就不是簡單的一件事了。
這是環型的玉器。
關於卑南文化,網路上資訊很多。
但我發現一個很不錯的,裡面有全球,台灣等地的文化遺產。資料很多,但參觀人數極少,提供大家參考。
OK,到了最後一個常設展區,其實是我也很想花時間好好參觀的一個地方:台灣原住民。
要了解台灣原住民,可以參考一下官方資料: 原住民委員會對14個原住民族的介紹。那裏資料非常豐富喔。
但似乎沒這裡精緻,有機會大家可以到台北南港去看一下。
這個地方的擺設以族群做分類,有點為了給每一族都有平等的機會的味道。
若沒有仔細看,也會淪於走馬看花就是了。
南島語系,世界上唯一分部在島嶼上的語系,包含1300種語言。
台灣是南島語系最北的地方,但麻煩的是,到底哪裡是南島語系的發源地??
有些學者說是從台灣,有些說從東南亞。
也可能會推翻上面二種說法,因為亮島人的DNA粒線體跟東南亞島嶼民族有關連,
各個不同族群的傳統服飾都有。
這件阿美族的女性服飾,在展示櫃裡漂亮到像是百貨公司專櫃的流行服飾
你可能搞不懂泰雅與布農之間的差異,
但你一定不會弄錯的是,看到 “拼板舟“ 就應該知道是蘭嶼達悟族的專利。
我是第一次親眼看到拼板舟,它的顏色與型態真的非常迷人。
航海技術與造船技術的進步,是南島民族之所以能夠以 “跳島” 的形式進行遷移的原因。
這可不是隨便就能造得出來的。要挑黃道吉日,
並上山去砍伐活的樹種,船身不同部位由不同樹種所組成。
請問各位看官,台灣原住民有幾族??
如果您說九族,那不算正確的答案。11族? 有進步,但也不正確。
事實上,到2014年6月為止,向內政部申報並被承認的就有16族。
最後這二張照片,就是最近才被承認的 “卡那卡那富” (上) 與 “拉阿魯哇”(下) 二族的傳統服飾。
(這二族的服飾已經擺到快到史前博物館的出口了,以後若有更多族群被承認,可能會擺不下)
在這裡待了快三個半鐘頭,花了500元 (門票260+氣球DIY40+史前洞洞豬DIY200)。
其實只有我在看,捲捲頭帶著二位小姐大多時間都在吹冷氣休息與做DIY。
你說這 500 元花得值不值得? 去看這些在網路上隨便一找都有的資料?
我個人覺得很值得,因為它讓我開了許多眼界,知道了很多以前懵懵懂懂的概念。
更讓我知道,所謂的 “台灣人” 也可以有另一種定義的方式。
所謂的先來後到,”後到” 的這群人可能是外省人,也可能是最近十年的新住民。
那….所謂的 “先來”,又是指誰? 是四百年前的閩南人,漳州人? 還是更早的原住民? 或是….
3000年前的長濱文化?或是三萬年前的左鎮人??
其實誰都不是主人,大家都是過客而已。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地址: 950台東縣台東市博物館路1號
-
延伸閱讀:【台東遛小孩行程】山與海的什錦拼盤,台東六天五夜旅行!!!
延伸閱讀:【台東遛小孩景點】台灣熱氣球嘉年華,鹿野高台坐熱氣球!!!
延伸閱讀:【台東鹿野親子民宿】 鹿野森活 綠草親子房(寒暑假限定版)
延伸閱讀:【台東鹿野推薦美食】高台路田媽媽之傅姐風味餐🍴武陵綠色隧道angel mini cafe🍴春一枝冰棒
延伸閱讀:【台東市民宿】藏身於巷弄間的優雅民宿~台東假期民宿!!(外掛美食:津芳冰城+ 烤肉卦包)
延伸閱讀:【台東景點】夜訪小野柳,幫寄居蟹換殼,賞太平洋,住海邊度假小別墅
延伸閱讀:【台東遛小孩景點】讓人大開眼界的「台東史前博物館」
延伸閱讀:【台東遛小孩景點】台東海岸線親子行,必去無料景點 (東管處玩互動遊戲+ 富山復魚區餵魚)
(池上吉本肉圓,初鹿原生植物園,寶桑湯圓,富岡港口海鮮,不知名飛魚香腸,福井平價日式料理)